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 首页> 日常心理> 成长心理> 不合理想法案例

不合理想法案例

  不合理想法有绝对化要求、过分概括化、糟糕至极这三类想法。

  1.绝对化要求。是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,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,它通常与 “必须”,“应该”这类字眼连在一起。

  2.过分概括化。这是一种以偏概全、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。艾利斯曾说过,过分概括化是不合逻辑的,就好像以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其内容的好坏一样。

  3.糟糕至极。这是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了,将是非常可怕、非常糟糕,甚至是一场灾难的想法。这将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如耻辱、自责自罪、焦虑、悲观、抑郁的恶性循环之中,而难以自拔。糟糕就是不好、坏事了的意思。

  不合理想法案例

  在心理咨询室一位大学二年级的女学生,20岁。在她担任团干部期间,曾给一位男同学写过一封信,鼓励其多参加集体活动,此事后来为同学所知道,被当众开过玩笑。此后,该女同学便对学校生活形成恐惧,自觉被人瞧不起,责备自己做了蠢事,不愿再去上学,后在母亲陪伴下前来咨询。

  在了解基本情况、确定心理问题之后,治疗者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与被治疗者不合理信念进行的辩论上——

  问:你说你做了件蠢事,而且别人都知道,都记得你做了件蠢事,是吧?

  答:他们肯定见到我就想起那件事。

  问:你怎么证明?(质疑式)

  答:我猜想的。

  问:那是不是真的那样呢?别人一见你就想起那件事?

  答:反正我做了件蠢事别人都知道了。

  问:别人可能知道了,但是不是一定都记得它呢?

  答:我想应该是的。

  问:那么说,你做了什么事,别人都会记隹的?

  答:我想是的吧。

  问:那你做过多少事呢?

  答:我做过的事当然很多。

  问:别人都记得吗?别人是不是满脑子不想别的事了,都记得你的事?(夸张式)

  答:(笑),不是的,是我自己那么猜想的。

  问:那么说,是你头脑中的想法,而不一定是现实了?

  答:嗯......也许是吧。

  问:我们再来讨论一下,假设这是件蠢事,你做了件蠢事,又怎样呢?

  答:我后悔死了,别人会因为我做那件事,而不愿再和我多交往,我最怕人都不理我了。

  问:无法忍受,是吗?

  答:(不加思索)是的。

  问:那就是没有什么事比这件事更难以承受了,你能说通这个道理吗?

  答:.....嗯......

  问:你能举出个更让人难以忍受的事件来吗?

  答:那当然也有,有些冤屈还是历史性的呢!

  问:这么说,即使别人因为这件事改变了和你交往,也只是件不愉快的事而已,并不是绝不能忍受。

  答:你是说,我的反应太过分了吗?

  问:你自己觉得呢?

  答:(想想)可能是我自己想得太严重了。

  问:我还想了解一下,你对自己做过这件事以后,怎么想的?

  答:我太不应该了,我这人太笨、不会想那么多,当时只想自己是好心肠,没想到更多的,我后悔死了。

  问:想把事情办好是对的,你是不是必须一定要办得好呢?有哪个法典上这样写着吗?

  答:没有,谁也不是完人。

  问:那你对自己要求是不是太完美了呢?

  答:你说人不应该追求完美吗?

  问:我们办什么事情,可以要求自己尽心尽力去把事情办好,但是,不一定要求自己办好每一件事,如果不能接受自己可能犯些错误的话,那种绝对化的要求就不现实,不理智了。

  答:你是说理想和现实要求要分开,是吗?

  问:可以这么说吧!总之,你现在不愿去上学,害怕和同学交往,责怪自己,心情也不好。并不是直接由那件事引起的,主要责任是在于头脑中那些想法。如果你认为这件事在你这儿绝不应该发生,别人知道这件事你就绝对受不了的话,那你的想法就不理智,不符合逻辑了,由此影响到你的情绪和行为。你现在通过我们刚才的讨论,该知道什么样的想法、观念才是理智的、符合逻辑的了吧!

  以上属合理情绪疗法,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,取得新的认知、情绪及行为的治疗效果。

关于我们|广告服务|客服中心|免责条款

粤ICP备10217215号-2    粤公网安备44030502004661号   版权所有 © 爸妈在线 举报邮箱:090@bamaol.com